在编曲上,为了让歌曲更加生动化,通常会引入和弦外音,那什么是和弦外音呢?多声部音乐中凡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,都称为和弦外音。和弦外音在促进旋律进行的流动性、构成旋律型,并使声部之间形成丰富的节奏组合,增强和声的色彩(即渲染情绪的表现形式,有明亮,坚定,柔和,暗淡)与紧张度的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在一定的和声背景上使旋律和声部进行复杂化、音型化的处理,称为旋律音型,和弦外音是形成旋律音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。 和弦外音在所处的和弦内,常属于不协和音(有的外音虽然协和,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质),需要解决到和弦音去。不同类型的外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,一般作下行或上行级进解决,但也有的外音作跳进解决。由于和弦外音的位置、意义和作用的不同,一般分为下列类型: 两和弦音之间以级进形态(半音、全音)形成的外音称为经过音。 经过音通常发生在弱拍或弱位,其时值一般等于或小于两侧的和弦音,但不可长于它们。经过音可发生在任何声部,但常在外声部;可由自然音构成,也可由变化音构成 。注意:通常要避免经过音构成的平行五度(parallel fifths),指的是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。十五世纪以来,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。出现平行五度会让人感觉曲子的声部变少了,因为五度太和谐了,会使平行的声部混在一起。但在现代和声中对平行五度的限制大大减小,不是所有的和声中都不能有平行五度。有很多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中,就有意运用平行五度来增加中国民族色彩。) 附:在一小节中,若是4/3拍的,是表示以4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3拍。在小节中出现的音,你要分清什么是主音,什么是副音,什么是经过音。如67123,其中613是主音,72是经过音。那么,你在配合弦的时候,若是C调,就可以配Am。因为C调的Am和弦音是613,若是12356,你就可以配C和弦,因为2是经过音。再如在一小节中有345,就可以把4看做经过音,如果是C大调的话,可以配C或G和弦。C和弦是135,Dm是246,Em是357,F和弦是461,G和弦是572,Am是613,B和弦是724,它是属7和弦。有了这些基础,在以后配和弦时,你就知道该用什么和弦了。同一个和弦音之间上方或下方二度(大二度、小二度)关系的外音称为辅助音,辅助音对和弦音起着辅助和装饰作用。辅助音通常发生在弱拍,其时值一般是等于或小于两侧的和弦音,而且辅助音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声部。 两个声部同度时,一个声部保持,另一个声部作助音处理,效果混杂,应尽量避免,应避免助音构成的平行五、八度。 邻音用n表示,又叫助音,是较和弦音高二度或低二度的音,它出现在两个相同的和弦音之间。较和弦音高的邻音叫上邻音,低的叫下邻音。邻音可以是自然音,也可以是变化音。上下邻音连续使用便构成二重邻音。 换音又可称为跳进的助音。它是介于两个不同和弦音之间,与一方构成级进而与另一方构成跳进的音。其中级进引入跳进解决者又称规避音,跳进引入级进解决者又称骈枝音。 前一个和弦的音延续到下一个不同的和弦内构成的外音称为延留音。延留音有预备、延留、解决三个必经阶段。延留发生在相对的强拍上,延留音需要解决,通常下行二度解决,导音或具有导音性质的音可上行二度解决。延留音的时值一般不超过预备音的时值,延留音的解决音,常处在较留音弱的位置上。 倚音用ap表示,是出现在和弦音之前的较和弦音高二度或低二度的音。倚音依附在和弦音上,并级进获得解决。倚音到解决音的节奏,必须是从强到弱。根据倚音与和弦音的关系,分为上倚音和下倚音。上倚音下行二度解决,下倚音上行二度解决。上、下倚音连续使用可构成二重倚音。倚音可以由自然音构成,也可以由变化音构成。 后一和弦的和弦音,提前在前一个和弦的同一声部上出现,并形成的外音称为先现音。先现音处在弱位上。先现音的时值较短,一般不长于前后的和弦音。 其它外音可归为两类:一类是级进而来、跳进而去的外音,或跳进而来、级进而去的外音,称为邻音。另一类是跳进而来、跳进而去的外音称为自由外音。 使用和弦外音是丰富旋律以及和声的重要手段,在流行音乐乐和爵士乐中,除了延留音较少使用外,其他几种外音随处可见。 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